基隆市府力行交通安全科技執法 從嚴審查、從寬認定打造「人本交通」環境
基隆市府力行交通安全科技執法 從嚴審查、從寬認定打造「人本交通」環境

基隆市府力行交通安全科技執法 從嚴審查、從寬認定打造「人本交通」環境

提起雨都基隆,不少人浮上腦海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路網複雜、開車容易遇到塞車等,包含違停多、車輛不禮讓行人、機車亂竄等現象,都是造就基隆背負「不友善城市」黑名的主要原因。會有這樣的印象其來有自,畢竟北北基生活圈緊密連結,每天往來的人次非常龐大,不僅考驗用路人的耐心與專注力,對執法單位來說更是一大挑戰。所幸,近年在基隆市府戮力推動「科技執法」之下,情況有了大幅的改善。

「有了科技設備的協助,執法的效率及效果都有顯著提升。」基隆市交通大隊副隊長廖尉賓表示,目前隊上使用的執法設備有道路的監測攝影機、紅外線偵測、無線電波、雷射掃描,以及AI工具等,主要置放的地點則涵蓋仁愛區、信義區、中正區、暖暖區、七堵區、中山區、安樂區,並且挑選的全都是經數據統計後發現較容易發生事故的路口。

基隆市府在多個容易發生事故的路口設置智慧監測設備。(圖/基隆市政府提供)

科技執法的用意並非是懲罰,而是宣導正確道安觀念,以及改善交通環境,實際的做法就是由AI偵測先做第一道把關,將車不讓人、超速、闖紅燈、違規轉彎、跨越雙白線等交通方面的違規行為篩選出來,並搭配車牌辨識系統紀錄車牌資訊,最後再由員警根據資料庫的違規資訊進行審核及舉報。

基隆市的交通安全科技執法自今年7月1日開始啟用以來,截至9月30號共計有3406件違規,相較於過往的紀錄來說可說是大幅下降,市府對於科技執法落實的結果給予正面肯定,代表著民眾的交通安全意識已經有所提升,尤其是「開車行經行人穿越道必須慢看停、禮讓行人優先通過」這樣的觀念,顯然已經逐步在建立。

基隆市環境保護局進行機動車輛的噪音檢測。(圖/基隆市政府提供)

此外,另一個讓基隆人走在路上特別暖心的交通安全政策,就是「行人友善2.0—騎樓友善綠腳丫」的施行,目前市府針對騎樓轉角、行人穿越道、店家出入口等地設置了禁停的紅線,以及顯眼的綠腳丫,再加上特別設置的76處騎樓停車區,整體而言為行人爭取了更安全也更舒適的步行空間。

無論是科技執法,或是綠腳丫,都是基隆市府營造「人本交通」環境的積極作為,在交通大隊從嚴審查、從寬認定的原則下,執法品質有感提升,行人的權益也受到應有的重視,成效可說是相當顯著。

基隆市長謝國樑(中)上任後便大力推動交通科技執法。(圖/基隆市政府提供)